您好,欢迎来到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简讯
与网共舞
【文章来源:教科室】 【发布人:肥东一中】 【发布时间:2008-03-11 16:38:27】 【点击率:6351】

 

——试探网络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转变与坚守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观浙江涛》宋·苏轼)。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如这澎湃汹涌的钱江大潮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门户网站”、“Email”、“搜狐、雅虎”已不再是那些新新人类的专用语言,越来越多与网络有关的消费和服务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也进一步地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远程化发展。200010月,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可见,网络不仅已走近普通大众,而且日益与中学生“亲密接触”。实际上,中学生网民已成为网络中的一支生力军。这几年,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第8次统计报告:截至2001630日,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650万,其中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约占网民总数20%左右。有许多的中学生已对做“书虫”不感兴趣,而却选择做将上网进行到底的“网虫”。

    随着学生“网虫”的日益扩大,有些教师感到高中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在日常的教学中,这样的情形已不鲜见:当教师津津乐道地引用一些自以为是最新的时政材料时,可能会有学生提醒你,他昨晚从网上看到实际情况已发生了大逆转,教师的引用已呈“过去时”了;而当你引经据典地教导学生要正确认识与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二种制度的优劣时,也许有的学生通过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到过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等,浏览了西方都市的繁华景象,对你的“说教”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更加严重的是,你辛勤哺育和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因沉浸网络聊天、交友,甚至中了网络“黄毒”而成绩下降、无力自拨时,你难道没感到网络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同样给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巨大的冲击?

  “在网络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不变应万变呢?还是见风使舵,相机而变?”面对网络浪潮,有些政治教师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尤其是看到自己的一些学生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时,为此深感忧虑的一些教师油然产生了“网络有害”的心理,从而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抱着“一动不如一静”的想法,固守传统、坚持不变。

   “树欲静而风不止”。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故步自封、孤立静止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现在,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社会各个领域的网络化、数字化已成不可阻挡之趋势,中小学校建立校园网的热潮也是方兴未艾。不紧跟这一发展趋势,不紧扣时代脉搏,如钻进沙丘的鸵鸟一样回避现实,在政治课教学中无视网络对课堂的渗透和对学生的多面影响,一味地对网络说“不”,只会使我们政治课教学离学生越来越远。

    所以,面对波涛汹涌的网络,不能逃避,而是敢做“弄潮儿”,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与网共舞,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与教学来个“变、变、变”。

    一、网络——转变

    1、利用网络转变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重灌输、轻启迪,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单调、机械,“一支粉笔一本书,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被动的客体。

    互联网上信息广、资料多、形式多样且检索便捷,尤其适合对学习材料有较高要求的政治课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与丰富性,对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作自我探索和研究,从而改变“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在学习有关“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本质”的内容时,就可改变一般教学总是先出结论后分析的进程。而是根据学生对此问题的一知半解和由此产生的疑惑和误解先作这样的设问:“实行二党制或多党制的西方国家,每逢大选之年竞选活动形式多样、场面热闹,有同学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民主,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此疑问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并展开讨论或辩论。正是在查找资料和讨论辩论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发现在西方的竞选中的确有较为严密的选举程序、较为公开透明的选举过程,较之专制统治有其民主性和进步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通过对2000年度美国总统竞选闹剧式的表演和日本等国议会选举中“黑金”背景的了解和分析,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西方的政党制度虽然有利于防止个别人或集团的独裁与专制,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哪个党上台执政最终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这样的民主对资产阶级来说是真实的民主,而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而言,这种看似公平、公正的所谓“全民选举”也只不过是一场金钱游戏罢了,具有极大的虚伪性。而这个结论的得出,并非是由教师给出的,而是以网络为平台,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对网上资料的搜罗、整理、比较、分析顺理成章得出的,是学生自己心血浇灌的思维之花,更令人信服。同时,正是在这一片网络天空下的寻思,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网络改变教学内容中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状况,与时俱进。

    根据时代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不断在修订,但相对于社会的高歌猛进,国内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教材中总有一些内容或例证是滞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举个简单的例子,如在高三《政治常识》中,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表述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而按照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已改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样的状况在高一《经济常识》和高二《哲学常识》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新时期党建理论和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提醒我们必须正视教材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做到与时俱进。而利用网络是我们能与时俱进、改变滞后状况的重要途径。

    网络信息具有量大面广、实时性强的鲜明特点。多如繁星的网站、不断更新的网页、面对面的网上直播、跨越关山隔阻的现场报道,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目不暇接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网络,我们可及时地掌握新信息、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材料,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与时俱进”。如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时,可从网上下载最新的中东局势状况,在学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时,则让学生从网上收集近段时期以来我国推出的各类英雄模范的事迹如“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也可通过网络搜索有关部门惩处腐败的最新进展,了解如成克杰、慕绥新之流走向堕落的过程,然后进行探讨、比较,体会与升华。

    所以,那些在政治课教学中总是感到被拉在后面的(指教学内容滞后)、疲于追赶时代步伐的老师,不妨打开电脑、摁动鼠标、你会发现你已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与时代同步。

    3、利用网络改变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

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求在指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等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也只有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但以往由于条件所限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实践活动仅停留于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或一般性的就近的参观访问。而日常的教学中更重视理论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则可以比较方便、深入广泛地开展和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通过网上购物来体验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明确自己的权益,也可通过参加网上评选、发Email”给“政府在线”提出对一些问题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依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有实实在在的体会。地处小城镇的同学也不必再苦于家乡缺乏大中型企业,可以来个网上参观:通过浏览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网站来了解企业的构成、发展,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与改革。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开办自己的公司、建立自己的主页,如二手书书店、网上贺卡屋等,亲自操作和经营,从而对诸如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经济效益的高低不再局限于书本。其他如积极参加“爱心传送”等网络公益活动、在网上进行“红色圣地游”,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等。总之,自由开放的网络、四通八达的网站,是为我们打开的一扇扇窗,我们要改变原有对实践的狭隘理解,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实践的作风与能力。

    4、利用网络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与问题研讨范围,提高效率

传统的备课方式是“一本教材一支笔,抄抄教参看看报”,教师的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单一,尤其是我们政治教师苦于资料的难寻、课件的难做、试卷的难出。而网络是信息的集中营、资料的大仓库,我们何必守着宝山还要发“难、难、难”之叹?与其喟叹,不如拨号上网,让网络来帮我们备好课。缺新闻热点吗?你可上新华网;课件不会做?你可去“课件根据地”?试卷出不好?你可到“中鸿网”,那里的题库还真是不错……

同时我们还要利用网络开阔我们问题研讨的广度和范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遇上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的难以很好把握的是是非非的问题时,一般仅限于校内同学科老师间的探讨,虽说是“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但有时也还是难以有满意的答案。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特点,使释疑解惑摆脱封闭、构建开放。正如日益兴起的远程医疗,当在备课或教学中碰上棘手问题“就近”又难以解决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求助”。如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政史地论坛上贴个求助帖子,或到中学思政在线的BBS(电子公告)上“灌水”,把问题上传,邀请各路名家和八方网友共同“会诊”、共同探讨。

    5、利用网络改变传道授业解惑途径的单一,开展个性化教育与辅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尤其是作为一个政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当仁不让的德育工作者,还是打开学生心中千千结的心理辅导员。同时,每一师者都深谙“因材施教”之古训。然而由于班级授课制、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所限,我们的教育与教学更多时候只是面向大多数,忽视了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也忽视了他们在成长发展中因所遇问题不同而产生的个别需求。所以我们还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改变原有“大会堂式听报告”的单一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如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主页,或公布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或ICQ号码,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成长中碰到烦恼、思想上有难解的疙瘩时,都可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咨询与帮助,这样就弥补了课堂集中教育的不足与盲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也更能适应各类学生的差异,从渠道上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地方说话,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来自老师的独一无二的爱。

    当然,利用网络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如利用网络制作CAI课件改变传统的“粉笔加教鞭”的教学手段、通过“网上听课”改变传统的到班听课方式,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等,总而言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应对挑战,改变相袭已久、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等,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具有新面貌、新思路、新方法。

但是,在与网络的执手相舞中是被它牵得团团转?还是在举手投足间保持自己的风采?值得我 们深思。我想,面对网络,如果只强调一个变字,一味地变、变、变,那决不是符合教育规律和政治课学科特点的改变,而只能是一种没有定性的随波逐流。

    所以,在变中有些东西必须如“守身如玉”般坚守,是不能变的。

    二、网络——坚守

    1、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不能变。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特征。不过,剥削阶级都不愿或不敢承认这一点罢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公开声明它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它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因此,有很强的政治性。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觉悟与辨别是非能力是政治学科的灵魂。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只能强化不能改变。由于网络具有形式的开放性和内容的多面性,学生在上网浏览时,难免会与一些假、丑、恶的东西狭路相逢,特别是有些宣传反动思想、腐朽生活,传播邪教迷信学说的网络文化对学生毒害较大。所以,在网络时代淡化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是对自己阵地的放弃,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反而,我们更要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抵御腐朽思想、“电子海洛因”的免疫能力,决不让一个学生在网海中堕落。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变

    网络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己研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和新鲜丰富的资料,但网络世界的虚无飘渺、特别是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又要求我们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改变和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种希望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代替教师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当然,网络时代,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传统的“包办一切”,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的,如领航员式的作用。当学生在网络中冲浪时,我们教师应为其把握方向、纠正偏差,以免触上“暗礁险滩”,甚至堕入深渊。当学生迷恋于网上交友,网上聊天“乐不思学”,教师应循循善诱、或当头棒喝,促使其迷途知返。

    要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还需要多管齐下,政治教师除了在思想上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意识、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自觉抵御网络上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潮的侵蚀与影响,还可与班主任、其他学科的教师配合在网址的选择、网站内容的把关、上网时间的控制等方面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另外,还可按装一些专门的软件如“护花使者”使学生免受网络“黄毒”的感染。通过教师的主导,要让网络为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服务,为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理论服务,更要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的目标服务。

    3、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原则不能变

    讲究课堂教学的“双高”原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的追求与共识。多媒体的引入,网络对课堂的日益延伸,网上教育网站的层出不穷的确也为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助了一臂之力。但有些教育网站内容多而杂,针对性不强,有些网校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补习学校,而有些教师触网之后,兴趣大增,在课堂教学中一会儿大块大块地引用网络资料,一会儿又让学生参加网上测试,一会儿观看网上直播,无限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这种把课堂全过程“网络化”的做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可随意往里塞填知识的大口袋,是应试教育中“填鸭式”教学的网络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课堂效率更无从谈起。

    所以,在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时,对网络资料的选择要精(少而精,宁缺勿滥)、准(要紧扣所授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新(要体现时代性)、实(要有实效),要使网络技术的运用紧紧围绕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4、传统教学的“稳扎稳打”的长处不能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重继承、轻创造,重灌输、轻探究的传统教育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指斥。批评家们言之灼灼,指出中国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在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如何如何不如人家。诚然,在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等活动还不够普遍,政治教育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抑制了学生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但并不能因此把“脏水与孩子一齐倒掉”,全盘否定传统教育教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据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教育研究院的一份权威报告中说“……一方面东方教育体系必须引进西方教育中的创造性,但另一方面,美国在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传授上要向以中国,新加坡为代表的东方教育者们求教”。而诺贝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也曾说过:“中国教育在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要轻易放弃传统教育中的长处。”

传统教育中的一大长处就是在传道授业时注意循序渐进、较为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稳扎稳打”。从高中政治课教学来看,学科知识是有严格的逻辑体系的,从这几年的高考改革看,也强调运用基础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现实问题。试想,如果学生没有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网络,那么他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就会成“空中楼阁”。

    网络的引入,的确为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大门。有学生说“只要给我一台电脑,我就能获得一切知识”。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干劲,但另一方面,也有淹没在不断递增、爆炸式增长的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之虞。也许学生的知识面广了,见识多了,但可能得到的知识是杂乱无章、零碎片断的,甚至获得的知识是伪科学、反科学的,那么在这种“杂家”式的知识基础上又怎能培养高超的能力,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虽然传统教学中的确有许多方面需作大的转变,但重视基础知识的到位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则是我们必取的精华,不能轻易舍弃。所以,在网络时代,在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等的同时,高中政治课教学仍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决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材另搞那种离题万里,东拉西扯的浏览与发挥。

   总而言之,网络之潮势不可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要做网络时代的弄潮儿,充分利用网络之利器,去除那些与时代不再适应的陈词滥调,给政治课教学注入来自网络的新鲜血液。但是,在一些原则、立场等方面又决不随波逐流,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性,在与网共舞中牢牢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教出版社

2、《对加强我国中小学教育网学生学习功能的思考》杜兴义《人民教育》200010

3、《学会学习——通往知识经济的个人护照》刘彦邦《人民教育》20011

4、《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5、《中小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国电脑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