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显风采 诗意书香伴韶华:我校与城关中学开展语文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文章来源:教科室】 【发布人:肥东一中】 【发布时间:2020-06-11 08:47:31】 【点击率:4263】


为督促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检验青年教师的教学成果,68日下午,在我校教科室协调安排下,开展了语文学科青年教师校际同课异构和读书汇报微讲座活动,我校和城关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县其他高中部分语文同仁参与了活动,县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宋执荣全程参与并做精彩点评。

第一节课由肥东一中青年教师张薇执教。张老师以朗读为手段,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景物与情感的关系。课堂主要分成两个环节。她首先通过背诵学生所熟知的送别诗导入课程。柳永的《雨霖铃》是送别诗中的经典名作,而词又是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需要反复的诵读,张老师把诵读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品味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语速,语气,停顿,轻重音的把握,实现“因声求气”的目标。第二环节,赏析意象。词中出现了大量有特定意味的景物,词人选取的景物都是为了服务于情感的表达。在这一环节,张老师给定学生意象赏析的方法、方向和范例,让学生就词中具体的某个景物动笔赏析。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时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熟悉掌握意象赏析应该从哪些角度展开,如何回答的更专业规范。最后,再结合高考考点,帮助学生总结送别诗的类型以及不同的情感。 

城关中学青年教师罗梅林则首先介绍慢词导入,接着知人论世,交代写作背景。教学主体部分从语言美、情感美、手法美这三个角度去感知全词。通过听读、自由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等方法,去体味词的语言美。通过找出主旨句,概括上下片内容,看图对应词句,对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赏析,去感知词的情感美。通过对意象意境的把握,去品味情景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手法。最后,拓展练习中罗老师选择了苏轼的《江城子》和柳永的《蝶恋花》赏析,让学生进一步去体味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练结合。

城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李定奎老师、肥东一中崔孝斌老师、县教研室宋执荣副主任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价,都认为两节课都能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能抓住诗歌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的开展循序渐进,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同时,三位教学前辈也从文本解读、教学细节处理方面对两位青年教师给出诚恳贴切的建议。

肥东一中语文学科部是一个藏龙隐凤、人才辈出的团队,一直借助学科团队力量,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在优秀团队营造良好氛围的影响下,以师徒结对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过教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反思进步,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同时锻炼自我。同时,积极搭建多种平台满足青年教师成长的多元需要,比如学科部内极具特色的读书活动:通过学科部统一购买书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阅读,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知识丰富他们的灵魂,让书香伴随他们成长。

在读书汇报微讲座中,我校青年教师代表刘娇以《重视诵读,体悟诗境》为题,介绍了自己读孙绍振先生《月迷津渡》的体会:诗歌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语言精华,诗歌的节奏传达诗人内在起伏的情感,涵咏咀嚼是一种情感的整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音韵”和“情韵”;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群落性的、整体性的,这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情感脉络便被古典诗话称为“意脉”,对于方向一致的意脉,可以“字”解脉,用可替换的字眼来辅助理解情感的加深,而对于意脉转折的诗词,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文”现诗,来引导学生走入真实具体的诗境。

“在展示中进步,在交流中共赢”。教师成长是一场艰难的穿越,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成长不仅意味着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职业信仰的不断增强。要实现生命成长,需要阅读经典,靠近“高人”,寻找“重要他人”等。但在根本处,是要耐得寂寞,长久地深入、深入、再深入,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语文学科部的青年教师们,唯有如此,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能完善大脑中的认知结构,才能在未来的岁月中绽放为一朵美丽的“书香诗意”之花!(图文:谢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