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廉政文化 >> 信息速递
勤读书 打有益
【文章来源: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0-12-14 15:45:37.000】 【点击率:5778】
勤读书 大有益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番话说得很深刻,给人启示。

    勤读书、大有益,是为历史和实践所证实的真理。人的知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为直接知识,靠在实践中积累;一为间接知识,前人和他人实践的总结,通过书来传播和流传。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人,既勇于实践,又注重读书。他们因书而得益,也因书而名垂青史。比如,“吴下阿蒙”和“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两例。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出身行伍,文化程度不高,孙权劝他在行军打仗之余,读点经书和兵书。吕蒙遵从孙权教诲,勤奋读书,进步很快,令人刮目相看。鲁肃见吕蒙行止谈吐不同于往,称赞说:“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宋太祖赵匡胤的谋臣赵普,读书少,文化功底差。赵匡胤对他说:“当今大臣多是读书人出身,你如不读书上进,岂不自惭?”赵普听后,励志苦读,白天上朝办公,晚上回家则读书至深夜。得益于读书,他当宰相能胜任本职。他死后,家人在他书箱里找出《论语》20篇,故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勤读书,要靠自觉。赵匡胤虽是一介武夫,但他在戎马生涯中,见缝插针,刻苦读书。每攻城掠地,他先搜集败将家中藏书。当皇帝后,他仍手不释卷,并设专人为自己说书。明朝皇帝朱元璋因小时家穷,无缘读书。从军后,他刻苦习文读书,从初识到熟读经史,并善于运用,成为史上有作为的“草根皇帝”。勤读书,还要有浓厚的氛围。唐末五代是武人的天下,读书人社会地位低。赵匡胤统一中原后,在朝野力倡读书之风。其时,大将党进目不识丁,上朝时要把汇报的事和数字,让人写在他的梃杖上,皇帝问他,他就献上梃杖。党进见他人重视读书,也从零开始,抓紧读书学习,后来他面见皇帝时,也能“之乎者也”。

    我们正处在发展变革的时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知识创新和更新速度加快,党员干部若不重视读书学习,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党中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通过抓紧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