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校园快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快讯
寻诗心词意 润书香情怀:肥东一中谢发茹县名师工作室和市杨正霞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读书分享活动
【文章来源:教科室】 【发布人:谢发茹】 【发布时间:2023-11-10 10:17:59】 【点击率:1412】

    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蓄力方可行远道,书香才能溢芳华,为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书香校园建设,11月8日,肥东县高中语文谢发茹名师工作室与合肥市中学语文杨正霞名师工作室联合开展了主题为“寻诗心词意 润书香情怀”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杨正霞、谢发茹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和100多名学生聆听了整场分享会。肥东县教体局原教研室副主任宋执荣,肥东县教体局语文教研员王巧云,肥东三中校长杨正霞、副校长杨清树,肥东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宋汝明,肥东一中副校长崔孝斌,肥东一中党委委员文海章,合肥市康宏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正高级教师康宏东等嘉宾全程观摩。


    阅读分享浸书香,且行且思共芬芳。六位教师在这次分享会上,围绕“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叶嘉莹的著作《唐宋词十七讲》的精彩内容,结合自身诗词教学实际和生活阅读体验,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悦读悦享,精彩纷呈,现场掌声不断。同时,该读书活动同步线上直播,高峰值共有2500多位观众同时在线,共享这书香盛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老师们精彩的读书分享之后,杨正霞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她充分地肯定了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热爱阅读,做一个不仅会教诗,更会读诗、懂诗的语文教师,做孩子读书路上上的引路人,创建属于自己的诗意课堂、诗意人生!


    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弦歌不辍,芳华待灼,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一寸月光万里路,莫卷人生卷诗书!


分 享 会 精 彩 瞬 间



    肥东四中周华老师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为主题,从“作者简介、我的推荐、内容简介和个人感悟”四个方面对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进行了分享。周老师动情地指出叶先生讲词具有创新思维,如“引诗词以证诗词”。叶先生讲词的另一个特色是中西方结合。她在结合古人的一些文学理论、当下的历史背景、追溯作者的思想活动外,又参考了一些西方的文学理论。如西方的符号学和现象学等,看过了叶先生的解读,认识到大师渊博的知识、活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研究,才能把古诗词讲的这样透彻婉转动情。


   肥东三中张倩文老师作了《诗词的渡口,灵魂的摆渡》主题分享,通过对书中提到的《蝶恋花》(欧阳修)、《浣溪沙》(薛昭蕴)两首词的比较解读,她以饱满又富有感情的分享带领全场与会嘉宾及学生共赴了一场诗词盛宴。张老师借这两首词着重与大家探讨了叶先生在书中提出的认为词具有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词之境界,兴发感动。“叶先生讲,你不只要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还要能够感动读者,甚至千百年后的读者再读的时候,仍然可以产生一种感动和感发,才是真正的“有境界”。


    肥东一中阚婷老师将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中“兴发感动说”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结合在一起,作了《春和景明之“兴” ,离愁别绪之“感”》主题分享。她围绕着“什么是兴发感动”、“如何引发读者兴发感动”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了叶先生提出的“兴发感动说”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示,提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联系实际;因声求气、涵泳诗韵等古诗词教学策略,对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阚婷老师:


    肥东县城关中学范莹莹老师以《最是诗词以致远》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唐宋词十七讲》中叶先生所提出的词的产生与在各个词人手中变化发展的问题。范老师提出,从不同词人的创作之中,从词人间的继承和发展之中,我们可以窥探词的发展变化。并在在分享的最后,范老师动情地总结到这本书带给她的感动和启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鲜活的生命和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范莹莹老师:


    肥东三中范翠红老师在《甄嬛传》片尾曲《菩萨蛮》的美妙音乐下开始了她的分享,借书中叶先生提到的四首描写女性的诗词探究古代诗词中女子形象的比喻义,将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与其《望江南.梳洗罢》,李商隐的《无题.八岁偷照镜》与王建的《新嫁娘》进行对比连读,为我们揭开了古诗词中女子形象背后的面纱。


    肥东一中的张磊老师围绕着“兴发感动,以己证诗”的主题,和在座的师生共同探讨了该如何读诗、学诗。张老师说,以己证诗就是要在读诗的过程中用自身的感悟去尽可能地还原出诗人的生命。“读诗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可能在你目前的生命状态里,还无法感受到杜甫的浓郁的家国之恨,但是在未来人生的某个时刻,再次想到这种情感,再次读到这首诗可能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真正的读诗一定不是完成任务式的,而是要趣味为先。真正的读诗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以无功利为主。真正的读诗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以无功利为主真正的读诗一定不能脱离现实,而必须要与现实相结合。”


一审:魏梦晴  谢发茹

二审:何   峰

三审:陈章松

制作:文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