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学生园地 >> 社团之窗
语言表达题类型分析
【文章来源: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08-12-26 12:59:33.000】 【点击率:6533】
高考总的趋势是越来越注重语言的表达。2000年考试说明中在“应用”一点中明确规定了三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这是历年来考试说明规定得最充分的一次。这说明语文教学应当进一步由静态分析(指语句的语法分析、成分的归类等)向动态运用(指考察句子间的相互制约、语境对句式的制约等)转化。除了以选择题这一常规形式考查语句与语境外,要求学生按照语境或材料进行文字表达将越来越重要,因为这能测试出学生具体遣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仅对文字表达题作一题型梳理,抛砖引玉,以期更深入的研究。
就笔者教学所及,常见的题型有如下几种:
一、仿句型。这一类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句式仿造一个句式,其条件为句式相同,有时对字数也作出规定。此类题型还可分为有机仿句与无机仿句两类。一类是在一段文字内已有一句子,再仿造一个句子,不仅形式上与上下文对应,内容上也要有连贯性,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2题即为此例。这是有机的仿句。另一类只要求句式相同,而不提供连贯的上下文,98年高考试题第33题以“时间”开头仿句,2000年模仿“虚伪”句式,以“勇敢”或“信任”为话题造句,即为此例。这是无机的仿句。相对而言,有机的仿句难度较大。仿句迄今已三次测试,不容小觑。
二、概括型。此类题常提供一段文字,但文字中有一个中心事件,要求学生在规定字数内将其概括。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将简讯改写成消息;概括某种概念等。答此类题必须分析整段文字,抓住文字中的中心事件,先用一句主谓句概括,再辅以一些必要成分即可。试看下例:
⑴将下面的简讯改写成一句话消息(不超过20字)。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                  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精品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此题的中心事件是“颁奖晚会将举行”,但还需要点明晚会内容,信息方为完整。故其答案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颁奖晚会将举行。
三、阐述型。拟题者先出示材料,再告诉学生观点,要求学生在限制的字数内运用材料阐述给出的观点。这是很有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对学生来讲,如何更好地组织语句表达观点成了最大的问题,这就诱使学生去积极地对照观点分析材料,寻觅最佳表述。不妨看一例子:
⑵根据提供的材料,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观点(均不超过40字)。
1    中国人口    1        1    中国耕地面积    1
5    世界人口    4        16    世界耕地面积   15
a. 阐述“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
b. 阐述“我国必须限制人口增长”这一观点。
实际上这是两篇“不准展开”的小论文。以第一小点为例,回答要点首先是因果关系 ,某种原因说明了“我国农业是成功的”这一观点。何种原因呢?材料中告诉我们,我国耕地稀少,而人口众多,“以比世界耕地面积的1/16略多的土地养活接近1/4的世界人口”就成了如前所述的原因。这样的题型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议论”这一难点,极具现实意义。
四、转述型。对某人的一句话的转述,必须考虑到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相应地作出合理的改变。语境的差异导致了话的不同。因而必须深刻领会语境对语言强大的约束力。92年高考试题中就有典型的一题:
⑶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变。
小李对小王说:“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我们来看A项的答案:“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转告一声;他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转述者非常巧妙地依据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人称。由于日常生活中转述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只要细心,是可以不犯错误的。
五、组合型。拟题者拟有一组词,它们可以构成一个句子,但不同的组合方式有不同的句子重点,因此,拟题者提供词和句子重点,要求学生在规定之内组句,体现句子的侧重点。这种组合方法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画面组接的不同次序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来。可以说,此类题考查的是一种活的语言。请看下例:
⑷请把下列五个词语按不同要求组合成一个句子。
“去”  “是不是”  “他”  “明天”  “北京”
A、强调去的时间:                                  
B、强调去的地点:                                   
C、强调去的人物:                                  
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时间、地点、人物之后,进一步确定被强调词语的位置。显而易见,起限制作用的词是“是不是”,故需强调的词必须放在“是不是”之后。如A的答案是:他是不是明天去北京?
六、评价型。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评价,指出它的优劣,这是一种较难的题型,因为它涉及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能清晰地阐述的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有语言学家的敏感和评论家的眼光。试看一例:
⑸分别用一句话评价以下店名的优劣。
A、“傻子罗小酒店”;B、“解馋饱餐店”;C、“枝枝俏鲜花店”
题中三个店名均来自我们的现实生活,粗糙而鲜活。A项店名纳机巧于拙中,不乏朴实,同时也能反映出店主的自信,但略显土了些;B项店名直率,不过“解馋”二字既会迎合一些人,也会吓退一些人;C项店名既大方又富于新意,巧妙地扣住“鲜花”的特点,易于人见人爱。相较而言,三店名中以C项最为突出。
评价型的语言材料可以不拘一格,既可取自生活,也可从文学作品中撷取经典段落,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最好的语言存在于名著中,因此不可忽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
七、扩展型。该类题型往往提供几个词作为核心意象,要求考生据此作“圆周式”的想象,形成一段文意畅通的文字。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以2000年高考试题第27题为例:
⑹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可以注意到题目的几个特点:一是提供的词语已规定了某种情景或场面,学生不能偏离这个前提去表达;二是这些情景是学生熟悉的,学生不可能像写科幻作品那样去肆意“创造”;三是字数规定不少于30个字,因为这个字数完全可以检测学生最基本的叙述和描写能力。命题者的意图正在于此。把握了这些,就可以选择最佳材料,作富于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除上述七种类型外,长短句的互换也属文字表达题。因这类题研究已较多,于此不再赘述。